人物简介 | 作品欣赏 | 相关文章 |
怎样临习《包山诗》(7)
作者:马于强 来自网络
|
3.竖。凡作竖画,要求于直中见曲势,不应僵直无力。宋陈思《书苑菁华·永字八法详说·努势第三云:“努不宜直其笔,直则无力,立笔左偃而下,最须有力。又云须发势而卷笔,若折骨而争力。”元李溥光《雪庵八法·八法解》云:“努之为法,用弯行曲扭,如挺千斤之力。”《包山诗》中的竖画也是非常有特色的。
(1)垂露竖。其写法是:轻锋向上逆入,将锋向左上略提,然后迅速向右作一斜横落点,调锋后提笔逆势下行,至收笔处向左上略提,轻顿,点到为止。如图一中的“怃”“来”“阴”三字中的竖画。
(2)悬针竖。其具体写法是:起笔向右重按,然后转笔迅速向下行笔,边行边提,至出锋时要于空中作势。写悬针竖顶部要细,腰部宜肥,收笔当尖锐饱满。如图二中的“平”“许”“中”三字中的竖画。
(3)短竖。如图三中的“上”“山”“川”三字的中间竖画,犹如铁柱般,无多大粗细变化,力求挺拔、沉着,其写法同垂露竖,只是形稍短。
4.挑。古又称之为“策”,即有鞭策之意。清包世臣《艺舟双楫·述书下》云:“仰画为策者,如以策策马,用力在策本,得力于策末,着马即起也。后人作仰横,多尖锋上拂,是策末未着马也。又有须压不复仰卷者,是策既着马而末不起,其策不警也。”挑的写法主要是先朝左下轻锋逆入,略提,再向右下切入作点,然后逐步顿挫,边走边提,至出锋时迅速于空中作收势。根据在字中的位置不同,挑也有长短变化。如图四中的“游”“北”“扬”三字中的挑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