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载中,请稍等...
 人物简介 | 作品欣赏 | 相关文章

怎样临习《包山诗》10
作者:马于强 来自网络


怎样临习《包山诗》10
  二、结构特征

  总的来讲,《包山诗》在结构上的特色是险中求平,古拙中自有妍巧,气韵超逸,婉丽遒媚。下面进行一下简单分析。

   1.拙中寓巧。如图一中的“包”字,其用笔简练,起笔未用楷书的撇,而是用行草书的笔法,与下边的横折弯钩连在—起。而“游”字则更是耐人寻味。作者在处理此字的时候,对其结构加以夸张处理,于是从左到右的三个部分,便成了左高右低的形势:三点水下笔偏上,中间“方”字起笔略低,下部与三点水齐脚,而右边部分起笔同“方”字,收笔则大幅下移,与三点水的起笔遥相呼应。“委”字的下边“女”部第一笔,一般都写成撇折,即下笔为撇,顿后转笔,成为反捺,而王宠则径以弯转的笔画写出来,收笔处不顿不挑,自然结束。这些都是该帖的拙中寓巧之处,值得临习者认真玩味。

  2.抑左扬右。王宠小楷的特征之一是收放得体,其通常抑左扬右,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对比,产生一种美感,如图二中各字。其中“炼”字左极敛而右极纵,反差极大而又互相呼应、相得益彰。而“镜”字左边收得较紧,相对来说右边放,有笔画飞扬而出。这种布白之法独具匠心,引人注目。

  3,参差错落。如图三中的几个字。这种参差是通过结构中点画或偏旁的长短、开合、高低等变化来表现结构的自然美。如“烧”字是利用字的左右大小之法来造成参差。其“火”字旁形状小,而“尧”部又舒展,这样一大一小,增添了字的结构的趣味性。这种结构在《包山诗》中体现较多;临习时应多注意分析、体味。

   4.促内展外。这是指疏密对比的关系,其主要表现为内密外疏,密处宜紧凑,疏处要展开,正所谓“知其黑,守其白”。图四中的“閟”“问”“台”三字均用此法。其密处有不透风之感,而疏处却可“走马”了。

  5.肥瘦相间。书法讲究肥瘦得体、有骨有肉。小楷因字小,处理不当便枯瘦无力。高质量的小楷肌肉饱满、精气内聚。王宠小楷也是如此。其通常把右竖钩或捺画表现为“肥”,以增强力量。但这“肥”又不是简单意义上的“肥”,而是“粗壮”的意思。如图五中的“行”“距”“今”三字。

返回《包山诗集》简介与全图
上一页
下一页